JACC:血脂已成国人健康大患!阜外医院团队分析64万国人数据发现,2010-2020年间LDL-C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翻倍
来源:奇点糕 2025-11-19 13:56
研究者指出,高收入国家的总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已经逐步下降,这可能得益于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,我国此类药物的可及性上还有很多需要改善。
中国人的血脂正在飙升。
根据调查数据,中国人的平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已经从1980年的2.77 mmol/L稳步上升至2018年的3.38 mmol/L。与此相对,血脂异常的知晓率、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24.7%、10.1%和4.8%。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幕后黑手,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,也是当前指南干预的主要目标。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(GBD)估计,2021年全球有365万人死亡可归因于LDL-C升高导致的心血管疾病,其中22.8%发生在中国。
实际情况是,中国人的血脂情况真的容不得忽视了。
近期,JACC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的论文,研究者们分析了我国64万成年人的数据,发现在2010-2020年间,由高LDL-C水平导致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升高了34.41%,死亡人数增加了94.02%,近乎翻倍。
一方面,国人LDL-C水平在快速增加,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也要负责。研究者指出,这一趋势继续下去,归因死亡率将从2020年的79.97/10万增长至2030年的155.52/10万。

研究分析数据来自我国三个有代表性的大规模调查,涵盖31省市,共纳入644189名年龄在25岁以上的个体,女性占比55.5%。
分析结果显示,2020年,中国成人年龄标化LDL-C水平为112.33 mg/dL(2.91 mmol/L)。LDL-C水平与年龄有关,随年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,在60-64岁达到峰值。2010-2020年间,男性年龄标化LDL-C从2.36 mmol/L上升至2.92 mmol/L;女性从2.29 mmol/L上升至2.89 mmol/L。
2020年,所有死亡有27.52%可归因于LDL-C水平过高,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死亡。死亡人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(YLL)分别为81.353万例和1610.831万年。
2010-2020年间,高LDL-C导致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增长34.41%,男/女分别增长38%和31.67%,死亡人数增长94.02%。
这还与社会经济水平有关,高LDL-C导致的年龄标化死亡率随着人类发展指数(HDI)先升高后下降,低HDI地区死亡率最高,但极高HDI地区死亡人数增幅最大。
地域上,东北地区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,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黑龙江、山东和吉林,增幅则是西北地区最大。

研究者估计,依照当前LDL-C水平趋势,高LDL-C导致的死亡率将从2020年的79.97/10万上涨至2030年的155.52/10万。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,将治疗率提升50%,那么2030年的死亡率可维持在140.24/10万;如果LDL-C水平能一直维持在2020年的水平,那么死亡率可维持在98.05/10万。
如果2030年LDL-C水平能够较2020年降低10%或20%,那么死亡率可下降至78.04/10万和60.04/10万。
LDL-C水平的上升主要归因于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膳食脂肪摄入比例上升、体力活动却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,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,再加上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高发,共同加剧了LDL-C水平的升高。研究者指出,高收入国家的总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已经逐步下降,这可能得益于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,我国此类药物的可及性上还有很多需要改善。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